2024年,是當之無愧的“體育大年”,足球盛會歐洲杯前腳落幕,萬眾矚目的巴黎奧運會就要粉墨登場。
從商業(yè)角度來說,體育盛會就像是一次難得的“流量大餐”,尤其是奧運會、世界杯這種全民級別的體育大賽,更是所有商家眼饞的流量舞臺。
世界級的體育盛會,不僅有著全球級別的關注度和流量,而且體育運動場景豐富,植入手段和玩法異常豐富,從運動員贊助到賽事轉播,留給商家發(fā)揮的空間極其豐富。
而且,體育運動天生自帶的正能量屬性,也讓商家們心向往之。
不少人認為,體育賽事的流量,只能留給體育強相關的品牌,如運動品、營養(yǎng)品等等,但看重體育賽事流量的商家,早就把體育營銷玩出了花。
比如,2年前互聯(lián)網招聘平臺Boss直聘就通過在世界杯上大喊“找工作,上Boss直聘”而聲名大噪,盡管網上對其的評價毀譽參半,但沒人會質疑世界杯為Boss直聘帶來的“潑天流量”。
今年的歐洲杯上,觀眾也見證了海信電視的廣告語從幾年前的“世界第二”突然進化成“世界第一”,也讓大眾不禁好奇這背后究竟發(fā)生了什么事,廣告效果拉滿。
今年奧運開幕在即,各大品牌都有怎樣的期望?又都準備了怎樣的玩法?
01
奧運會治不了的焦慮
在投身進入奧運的品牌中,傳統(tǒng)運動品牌是絕對不容忽視的第一梯隊。
但是運動品屆的“兩座大山”耐克與阿迪達斯,日子過得卻并不順心。
阿迪達斯今年來的業(yè)績不佳、市場地位接連受到挑戰(zhàn)已經成為共識,但屋漏偏逢連夜雨,阿迪達斯還在今年7月初爆出了大中華區(qū)高管的貪腐丑聞,整個品牌都陷入了“刮骨療毒”的過程中,元氣大傷。
但是相較于阿迪達斯的多年來的持續(xù)困境,耐克的焦慮則來得更直接。
作為運動品行業(yè)多年的“老大”,耐克的2024,可謂是坎坷不斷,在剛剛發(fā)布的財報中,耐克交上了一份尷尬的答卷:2024財年,耐克營收僅有513.62億美元,比去年的512.17億美元,同比增長0.28%。
換句話說,從去年夏天到今夏,耐克一點“進步”都沒有。
尷尬的業(yè)績表現(xiàn)直接影響到了耐克的股價,6月28日,耐克的股價一夜暴跌19.98%,284億美元直接蒸發(fā),這也是耐克自打2001年以來遭遇過的最大股價危機。
耐克業(yè)務“拉胯”的原因眾說紛紜,一說是現(xiàn)任CEO約翰·多納霍(John Donahoe)一直以來過于“軟弱”的運營策略所導致。
其次,耐克在中國等地區(qū)逐漸受消費者“失寵”也是原因之一,數(shù)據顯示,2023財年,中國品牌安踏的全年營收高達623.56億美元,遠超耐克的545億人民幣。
此外,耐克還一直伴隨著“產品過時、研發(fā)拉胯、潮流地位下降”種種因素,總的來說,耐克的“焦慮癥”,需要一劑猛藥來解。
這一劑解藥,無疑就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。
為了迎接巴黎奧運會,耐克于4月初特地舉辦了Nike On Air活動,發(fā)布了自己的全新運動科技系列產品,還邀請40名簽約運動員站臺,中國香港的擊劍運動員張家朗也獲得了C位的展示機會。
本次巴黎奧運會,健兒們能否身穿耐克帶來好成績,就是耐克這次最大的押注了。
與焦慮中的耐克不同,在中國把耐克擠下神壇的安踏,對奧運的期望與其說是拓展業(yè)務,不如說是穩(wěn)住疆土。
去年10月份,安踏剛剛和國際奧委會牽手成功,成為國際奧委會未來四年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,從巴黎奧運會起,安踏將在4屆奧運會為奧委會工作人員提供官方服裝、鞋與配件。
當別的品牌都在思考押注哪個運動員能帶來最大化利益的時候,安踏已經在next level了。
有了這層保障,奧運對于安踏來說就沒有特別大的“成績焦慮”,畢竟安踏除了給官方提供服裝外,為中國奧運代表隊設計的“冠軍龍服”同樣獲得了全網級別的關注和好評。
除了在傳統(tǒng)領域內發(fā)光發(fā)熱,在奧運賽道,安踏也不乏“意外之喜”。
隨著近幾年健身、Crossfit、力量舉等運動盛行,安踏曾經贊助過的中國舉重隊也為安踏帶來了“潑天流量”,專業(yè)的舉重鞋等產品,隨著爆火的中國運動員們,成了紅極一時的網紅產品。
安踏的“守城戰(zhàn)”,可能會比想象中要容易一些。
除運動大牌之間的廝殺,奧運賽場上的“非運動”系品牌,同樣也抱有各自的不同目的。
在今年的奧運贊助商名單中,阿里巴巴代替了亞馬遜,成為名頭最大的電商平臺。
阿里巴巴贊助奧運的目的遠遠不止為了推廣電商業(yè)務,售賣官方商品等等,作為奧運會最大的云服務供應商,阿里巴巴將把高清云直播、VR/AR全境直播、360度實時回看、3D運動員追蹤和數(shù)字人主播等“絕活”統(tǒng)統(tǒng)展現(xiàn)出來。
從1998年就持續(xù)成為奧運會合作伙伴的三星,這次還是要為奧運會提供自己所擅長的無線通訊、計算機領域技術支持。
但對于正在打算往芯片業(yè)務領域進發(fā)的三星,通過奧運會來提升自己的國際知名度和信譽至關重要。
各行各業(yè)、不同目的的品牌都能在奧運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,瓜分奧運的“潑天流量”,賽場的勝負更直接,而賽場下,同樣充滿了博弈。
02
體育盛會,給贊助商留了多種“玩法”
如何能深度參與到體育賽事中,是不少贊助商的難點。
體育品牌的贊助就顯得很簡單粗暴但是有效,在獲得優(yōu)勝的運動員身上亮出的品牌Logo,就是最好的廣告。
但是除了運動項目,大型運動會本身也是一個龐大的內容產出場合,在賽場之外的諸多場景和細節(jié),都能成為品牌發(fā)揮的舞臺。
開幕、閉幕式就是最大的展示機會之一,在2022年的冬奧會開幕式上,一直主打女性、瑜伽領域的加拿大品牌Lululemon就通過贊助加拿大冬奧代表團出圈,在一眾國家代表隊里,Lululemon加持的加拿大運動代表隊格外出挑。
對于中國體育愛好者來說,安踏、李寧等品牌作為中國奧運代表隊的指定品牌,每次為奧運代表團設計的戰(zhàn)袍也是非常令人矚目的焦點。
這次巴黎奧運會,最出名的隊服贊助商莫過于LV贊助的法國隊對付,對于一個不怎么涉足運動領域的奢侈品大牌來說,這次和法國隊聯(lián)手,除了契合法國“時尚之都”的設定,也頗有種主動放低身段,逐漸“接地氣”的意圖在里面。
一些主打專業(yè)、硬核的品牌,則會選擇贊助整支隊伍來提升自己在專業(yè)玩家中的聲量。
比如,2021年日本羽毛球品牌尤尼克斯就成為中國羽毛球隊的贊助商,從裝備到著裝,統(tǒng)一由尤尼克斯提供。
在代言發(fā)布后,尤尼克斯在中國羽毛球愛好者群體中的知名度大幅提升,到了2023年,尤尼克斯就在中國市場的營收高達22億元。
科技品牌在體育賽事中的展現(xiàn)方式則更加有趣,在剛剛結束的歐洲杯中,通過廣告語破圈的海信,就因為贊助了關鍵技術——VAR被全球球迷所矚目。
VAR是足球賽制中新引入的高科技輔助裁判系統(tǒng),通過高精度的攝像和慢放,可以輔助裁判準確識別一些肉眼難以察覺的爭議進球。
這一技術一經推出就飽受爭議,但無論是吹捧還是貶低,都無法否認VAR系統(tǒng)需要的極高精度顯示技術,而海信正是通過贊助這一技術,大大地秀了一把自己的技術力。
通過贊助歐洲杯,海信在歐美市場的認知度逐年提升,在今年6月,海信在德國市場的占有率就直線上升了3.4%,效果拔群。
從最初的圍擋標語破圈,到如今的技術輸出,隨著海信投放的日漸深入,也讓其認知度進一步擴大。
當然,直接在運動會上展現(xiàn),對于大部分品牌來說機會難得,而且性價比不高。
大部分想要蹭上“奧運熱點”的品牌,其實還有很多路子可以走。
比如贊助體育賽事的分析類節(jié)目,就成了一條蹭熱點的“捷徑”。
2022年英超賽事期間,白酒品牌劍南春就贊助了一檔足球談話節(jié)目《劍指巔峰》,其中不乏黃健翔等圈內名嘴撐場面,能精準和劍南春的用戶契合。
在轉播權方面,也少不了各大品牌的互相爭搶。
比如快手,就長期押注體育賽道,今年更是成為奧運會的官方轉播伙伴,從奧運會、NBA到NFL,體育賽事已經成為快手重要的生態(tài)組成部分之一。
抖音則較為“后知后覺”從2022年開始才關注到體育賽事的潑天流量,從2022年的卡塔爾世界杯,到2023的杭州亞運會才真正進入頂級體育賽事轉播的領域。
但抖音畢竟流量基數(shù)龐大,光在2022年的卡塔爾世界杯,抖音就通過轉播,獲得了106億次觀賽人數(shù)與13億次互動。
對于品牌來說,哪里有流量,哪里就有舞臺,而奧運會作為最大的“流量集合”,留給品牌們的玩法,其實還沒被開發(fā)完全。
03
年輕化,是體育營銷的本質
今年奧運會,贊助的方向和運動員的變化出奇一致:年輕化。
在去年的杭州亞運會賽場上,00后運動員占了中國代表團的七成,全紅嬋、陳芋汐、王昶、梁偉鏗等運動員成了贊助商熱捧的“香餑餑”。
00后運動員敢于表達自我,注重人設等方面,也給了贊助商不少發(fā)揮空間,比如全紅嬋一句“夢想是開小賣鋪”,就為她帶來了娃哈哈、可口可樂、伊利、農夫山泉等飲料零食的代言。
有不少觀點認為,品牌在選擇代言人時押注運動員,絕不會面臨很大的風險。
比如奢侈品品牌Prada在去年官宣中國女足成為其代言人后,不少人都對這次合作表示了贊許,奢侈品在普通網民間一向有些“尷尬”的形象也有所挽回,被認為是一次成功的“正面口碑營銷”。
與娛樂圈的明星不同,運動員普遍生活比較單純,在私德方面很少可能出現(xiàn)“房塌”級別的失誤,而且作為運動明星,本身自帶正能量屬性,是品牌打造形象的好機會。
但這并不代表運動員就“毫無風險”,選擇運動員作為代言人,同樣面臨“翻車”的風險。
運動成績是一位運動員本身最大的成績,盡管近幾年網絡對運動員的風評開始不再“唯成績論”,但是在關鍵比賽上失利,仍然是運動員價值最大的風險。
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2008年退賽的劉翔,因為這次事故,劉翔個人還背上了不少賠償。
而且品牌和運動員之間是否“畫風相符”也是品牌需要考量的一點。
比如去年全紅嬋爆火后,女裝品牌芋庭服飾立刻把她選做了代言人,但是“小香風”的風格和全紅嬋的搭配卻遭受了全網吐槽,這次代言想必也沒達到應有的效果。
相比于找到合適的運動員,現(xiàn)在的品牌還有一種拿捏年輕人的全新玩法:主動玩梗。
今年年初,當時還不知名的網紅大力侖一句“長城~炮!”不光為長城汽車帶來了數(shù)億市值,也為自己添了新車。
不少品牌已經意識到網絡梗的能量,在奧運會這樣一個巨大的內容平臺上,梗自然少不了,但能不能把握,還得考驗品牌的時機和網感。
在巴黎奧運會Logo剛上線之際,就有不少網友吐槽巴黎奧運的Logo和著名主持人魯豫“撞臉”,還誕生了名梗“再也回不去了?!?/span>
而就在上周,伊利卻突然官宣魯豫成為“奧運觀賽大使”,并且還拍了一支全網爆火的玩梗短片,直接把魯豫撞臉Logo這個網絡梗,成了今年奧運會第一個破圈的營銷案例。
盡管伊利贊助商的權重沒有蒙牛高,但是憑借這個出名的網梗,伊利也算是收獲了1+1>2的效果。
此外,越來越潮流的奧運會新項目,也成了品牌們搶占的高地,今年奧運會新設立的“霹靂舞”項目,就吸引了很多品牌的關注。
最先下手的就是耐克,從幾年前,耐克就開始在全球各地,像聯(lián)系NBA球星一樣網羅霹靂舞選手,給予這些運動員們裝備和技術的支持,就是為了提前搶占這一項目的話語權,同時還要借助霹靂舞重塑耐克在時尚圈里的聲量。
而借助瑜伽、女性等品牌,游離在潮牌和運動品之間的加拿大品牌Lululemon,也想要通過奧運會來增加自己的嚴肅運動屬性,加大自己在男性市場和硬核運動領域的市場份額。
通過各種成功的體育營銷案例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押注體育賽道,對品牌來說不僅可能是一場豪賭,也是一次精心布局的大棋。
如果對項目沒有足夠的認知,對風險沒有足夠的預判,體育營銷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,還有可能把一手好牌打爛。
在體育賽道走下去,考驗的是品牌的專業(yè)度和耐心,以及是否能真正擊中大眾對體育的統(tǒng)一情感:熱愛。